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

無線隨意網路路由協定

無線隨意網路中, 路由協定可分兩類:
  • 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:

Wireless Routing Protocol , Destination-Sequenced Distance-Vector protocol

  • 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 :

Dynamic Source Routing , Ad hoc On-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

比較 DSDV vs. AODV vs. DSR

DSDV

DSDV中美一個無線節點必須儲存並持續更新一個路由表,路由表內記錄著"目的地位置(destination)"、"下一個節點(next hop)"、"路徑節點數(hop count)"、"循序號碼(sequence number)"與 "第一次相連時間(install)"

路徑表的更新擁有time-driven & event-driven ,可以定期向周圍傳送路由表資訊,也可能因為網路拓樸劇變而向周圍傳送...

AODV

當無線節點要傳送封包出去時,先查找自己的路徑表,若無目的地節點的資訊,則廣播Route Requests(RREQs)封包尋找路徑。
每個RREQs都配有一個ID當無線節點收到RREQs時,先看ID之前有沒有收過,有的話就丟棄,以免RREQs充斥在網路上,再檢查自己是不是封包裡的目的地位置,不是,則看此中繼點(intermediate node)是否有可用的路徑可以到達目的地節點,沒有,則根據封包內資訊修改路徑表後再廣播出去。

每一個收到RREQs的無線節點都會cache住如何返回當時發出Route Reply要求來源端的路徑,因此當中繼點收到RREQ時,可以利用單點廣播方法送出RREP從目的地端到來源端,途中的無線節點根據RREP的位置序號更改路徑表,最後來源端的路徑表就含有到目的地節點的entry,接下來開始資料的傳送。

DSR

利用source routing觀念,即Tx知道Rx完整的跳躍路徑(hop-by-hop route)。
每個節點都有路徑暫存器,而路徑資訊直接記錄在每個封包的header中。

路徑發現程序(route discovery)與AODV類似,欲傳送封包時,先看自己的路徑表,若找不到到達目的地端的route entry,則作廣播動作發送RREQs,而收到RREQ的節點會回覆RREP給原本的來源端或中繼點,藉此產生路徑。不同的是,路徑記錄每經過一個跳耀,就會將跳躍ID季在RREQ的路徑記錄中,這樣,路徑記錄到目的地時就會有該路徑所有節點的資訊,目的端會在中多的REQUEST中挑選最佳路徑,根據路徑記錄傳送一個Route Reply回到來源端,來源端再將紀錄再route reply裡的路徑記錄儲存在路由表中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try comments